Thursday, 12 January 2006

中電控股......10

香港的電訊巿塲已全面開放,開放電力巿塲又有何難?!
假若兩電失去了利潤保證,會否步《電訊仍Fall》後塵,股價狂跌呢?
最近才從高官口中知道,香港電力巿塲一直開放,只是兩電有一個比専營權更好十萬倍的利潤保證。這個利潤保證將會08年到期。
我相信兩電失去利潤保證的機會極微,因政府已發出電力巿塲第二階段咨詢文件,文件中並無改變現行遊戲規則的意途,只希望把兩電的保證利潤降低,此乃門面功夫,相信最後以微降保證利潤收塲。
《中電》亦表示投資電力行業,需要高度資本密集及回本期長,因而需要一定的利潤保證去平衡風險,此乃公關說話,掩蓋中電的深厚利潤。(賺硬的生意,邊度揾到)
假若兩電真的失去利潤保證,又會否出現第二隻《電訊仍Fall》?
《中電》所擁有的電廠及電網都是世界一流水平,利潤與投入資本掛勾,使《中電》勇於投資,保持競爭力,而《電仍》前身《香港電訊》的資本投入並不足保持競爭力 (日後我將寫一篇《電訊仍Fall》解釋)。《中電》除了在本港,亦有在其他地方如印度、台灣、澳洲及中國內地投資電廠,已有搶地盤,爭生意的經驗,而《電仍》相比即幼嫩得多。
《中電》的管理層非常出色,經常獲獎﹝見中電網頁﹞,在八、九十年代已大力推行自動化及外判工序,所以架構精簡,效率高及没有冗員問題。反觀《電仍》前身《香港電訊》的大股東《英國大東電報》,早有撤出香港的心態,因而無心管理,除了資本投入不足外,內部冗員充斥,架構官僚。
假若有新公司利用國內優勢(若有的話),《中電》亦可提供內地電源,現時《中電》在內地有不少電廠,包括核電、水力及煤電廠等。此點與《電仍》大大不同。
《中電》現時的用戶比《港燈》多,電費比港燈平宜,直覺上《港燈》搶錢,又或是《港燈》經營不善,這可能是原因,但也可能是經濟規模的原因 (Economies of scale),如果是經濟規模的原因,巿塲上實不能容下第三者。
電力巿塲應用的科技水平比電訊業低很多,因科技革新而大幅降低行業的入塲門檻的機會相當低,此乃《中電》比《電仍》優勝之處。
電力行業仍是高度資本密集,除了興建大型電廠及電網的一次性巨大支出外,還有採購燃料的成本都會因經濟規模而受恵,反觀電訊業由以前的資金密集,已過渡到科技密集,《電仍》的重要基建設施折舊速度越來越快。
最重要是政府對於電力巿塲,並不鼓勵其他的競爭者出現:
電廠的選址非常重要,除了必須近海,方便水路運輸煤、油外,還要遠離民居,因為電廠是佔地大,非常污染及有危險的行業。香港找地建房已難,找地建電廠更難,此點又與電訊業大大不同。若從內地買電,又可能出現東江水情況,失去對電價及用電量的主導權,以及資金外流,為了方便控制,港府會保留在港電廠。(東江水問題已令特衰政府頭痛)
總括而言,《中電》無懼巿塲開放,絶不會成為第二隻《電訊仍Fall》。假若真的開放巿塲,第一個受害的將是《香港電燈》,它實在不是「二號仔」的對手。



備註:此文實在是﹝外行人講行內語﹞,若有錯誤之處,請各方友好留言指正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