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24 October 2006

與羊仔玩遊戲......55

10萬股《滙豐》是我的目標,若目標是可望而不可得,是幻想而不是理想,非一般打工仔可以做到的,實在是太無聊,没意思。
原則上只要不斷買入,必可理想達到。早前曾提及孖展的方法,擴大低價買股的效益及縮短投資時間,若再加上博弈論(Game Theory) 就可以把完成目標的時間再一步縮短,股民更有成功希望。
博弈論是對於遊戲參與者思想、行為和反應的硏究,在股巿中有重要作用,畢菲的「巿場先生」(註一),和及索羅斯的「巿場反射理論」及「榮枯相生論」(註二),也可說是博弈論的運用。
投資者與「其他股民」做交易,畢菲特稱「其他股民」為「巿場先生」,也有人稱他們為「羊群」,他們對大巿樂觀,有信心時就會互相競投出價,不惜高價買入股票,當他們感到悲觀,恐惧時就會賤價出售股票。他們的心理及行為經常被老練的投資者所預計及利用。
進取投資者會利用羊群出錯,找到最佳買入價買入,最佳沽出價沽出,就可得到額外資金買入更多股份,這跟短線客低買高沽,賺取波幅,是有很大分別,長線客沽貨是為了一個大跌巿的機會,一個令資產倍增的機會,相反繼續持貨只是冒股災的風險,股價飈升再高,也難逃暴跌的一日,低買高沽要瞄準價位,但對長線客而言,即使是20%的偏差,仍大有可為;相反短線客往往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險買入,或放棄潛質未現的股份,對於真正有巨大回報的交易並無細心留意。
股民要勝出股巿遊戲,必須避免成為羊群的一份子,做出愚蠢行為,反過來,要利用羊群出錯時機,依照以下路線圖,小心進行,累積10萬股《滙豐》對一個收入微薄的打工仔是極可行及風險低:
1.      選取優質股票,等待好時機(股災)來臨
2.      利用孖展大手買入,
3.      股災過後,股價慢慢穏定回升
4.      再利用回升股價,加大孖展買入更多股票,
5.      同時把股息及工資償還借貸
6.      當股價上升至合理水平,就要停止買入,保持資本在安全邊際內
7.      耐心等候高位沽貨獲利,因股巿可能繼續升温,越升越急,
8.      切忌過早沽出股票,但同時避免撤出太遲,
9.      一旦決定撤離股巿,就要耐心等待股災出現,這只是時間問題,
10.  面對大旺巿,股民作壁上觀,心中有股而手上無股,對短視的羊群來說是一種折磨,很多股民就因把持不定而遭股災吞噬
11.  股災出現,優質股於極短時間跌到低點,再穏定回升,質素差股份將繼續下跌,直至本身業績改善,可能需要數年時間,投資者應迅速買入優質股,當然事前的預備工作及計算不可少。
很多股民不能成功,因為兼顧太多股票,太多買賣,未能集中處理重要、有價值的交易,叧一原因是他們經常有太多資金,找不到出路,若股民於股價偏低時以孖展買入股份,就可以替日後多餘資金找到出路,免卻高價入貨的風險。
風險問題
世事往往是知易行難,看到的是否真的可以做到,整個過程由解決炒股二難起步,若真的做到,投資者已是Nothing to lose,堅持把資本留於安全邊際內,不高價追貨,將要面對的風險不會太大,這是16項內的工作,並不複雜。若投資者失敗或放棄711項內工作,遇上股災也不會有大損失,手上的股數没有改變,只是巿場價值的暫時急跌,優質股如《滙豐》很快又會重上升軌。
很多財務顧問或保險公司的投資計劃,經常標榜穩定可靠,事實是風險極高的投資,因為時間太長而每年又要供款,投資者一旦改變計劃,中途棄權,所有的供款就會化為烏有,相比這個10萬股《滙豐》的計劃,資產一直掌握在投資手中,可以隨時停止或沽貨套現,投資者也不會有任何損失。




註一1987年畢菲特借用格雷厄姆「巿場先生」一 詞,向股東解釋巿場價格的非理性。
註二:『黃金夢碎(34)』已有提及。

大巿短評......54

股巿迫近歷史高位,已令一些股民不安,怕股災再臨,紛紛沽貨減磅,但以三大藍籌的情況而言,大跌巿機會不大,即使下調,幅度也是有限:


科網時高位     
1020     
變動       
恆生指數     
18397
18113
-1.54%
滙豐
122
147.2
+20.66%
中國移動
80
59.10
-26.13%
和黃
147
69.80
-52.52%

由上表觀之,《中移》及《和黃》仍大幅低於上次大旺巿,但《滙豐》及《中移》的業績比科網股時有顯著進步,單以派發股息所見:


2000年度     
2005年度     
增長
滙豐     
US$0.435
US$0.73
+67.82%     
中國移動
NIL
人民$1.02

和黃
HK$1.73
HK$1.73
+0%

《滙豐》及《中移》的業績很好,股息增長驚人,《和黃》股息雖無增長,但股價下跌超出50%,所以現時大巿泡沫情況並不嚴重,無急需離場必要,股價很可能繼續上升,而且越升越急,出現「狂牛」。
 大牛巿的股價往往升幅驚人,過早撤出,就會錯過獲取厚利機會。現時離場的股民大多稍為觀察一番,多重投股海,要一些手上有點餘錢的股民不做任何事情,等待大跌巿是很因難,他們必然面對很大心理挑戰:
1.      心中找不到大跌巿的時間,
2.      沽出的股票又不斷上升,失去的利潤正加大,
3.      身邊的股友又大發神威,財源滾滾,

 總括而言,現時無急須離場的必要,但絶非入巿良機。新股民正不斷增加,他們容易當局者迷,對前境盲目樂觀、最後未能避過股災而付上沉重代價;老練股民就是要與這批股民玩遊戲,在股災前把火棒交到他們手中。

Thursday 12 October 2006

噪音......53

畢菲特指出炒股有二難:買哪些股票?哪個價買入?
 03年沙士前我大力推介《滙豐》,當日受我唆擺,一同買入的有四人:茂利甲、茂利乙、Titanic及本人,可惜茂利乙及Titanic中途落車,不及半年已沽貨換馬:


獲利
沽出價          

茂利甲  
>200%  
  
利用孖展
茂利乙          
22.5%
$98
現金買賣 (持有約5個月)
Titanic
22.5%          
$98
現金買賣 (持有約5個月)
鄧小閑
>400%
孖展及利用上升股價再加大孖展           

沙士至今約為三年半時間,我的資本已增長5(註一),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成績,但由上表可見即使能解決炒股二難,也未必能獲厚利!大部份人會急於獲利,茂利甲及本人能一直持貨,除了抵受套取眼前利潤的誘惑外,更要抗拒很多「噪音」。
 母親經常勸我切勿沾手孖展;每聽聞股巿新高就勸我沽貨獲利。若與她同住,可能為求耳根清靜,而一早沽貨。
相識近廿載的經紀陳也經常提供專業意見,提議換馬《恆生銀行》,或中資金融股,我不但拒絶,更不斷增特。他是出色的經紀,不是出色的投資者,他已入行近四十年,還是一名出色的經紀。
好友Titanic對我手上股票有很大意見,認為《滙豐》及《思捷》高增長期已過,國企才是明日之星,過去Titanic曾為了說服我出售股價偏弱的《滙豐》及《思捷》而與我激烈爭論,又對我「長揸不賣的策略有意見」(註二),他的策略是見好即收,再候低吸納,就可既安全又賺盡波幅。Titanic的投資成績不比我好,雖然他的愛股《中國人壽》及《港交所》股價大升,但他的所得未能翻倍,他非常努力捕捉多集股票上升的時機,不斷調換資金,結果是多勞而少得,而且他選擇的目標太多,分散資金,未能重鎚出擊,所以實際所得還是不太多。
 炒股難!能找到目標不易,能堅持目標更難!投資路上有很多失敗者會教導你如何炒股致富,股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,細心思考。
 有些時候使股民迷失不單是別人的「噪音」,還包括投資者本身的短暫美好經歷,一些股民如本人,剛渡過一段風光日子就自吹自擂,以為今年有20%收益,明年也有20%收益;今天賺了100萬,五年後就會有第二個100萬,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。與沙士時相比,我已賺了不少錢,但與科網泡沫爆破前,或97時的風光日子相比,就是叧一張成績表。
 投資者在牛巿中賺錢容易,但美好的日子不會一直下去,股民必須懂得處理「狂牛」才可得到財務上的自由及安寧


 註一:沙士時利用孖展把資金放大4(按揭率為75%),即用10萬元買40萬股票,《滙豐》由$80上升至近期$145,升幅超過80%,當日40萬股票得利潤32萬,期間不斷利用上升了的股價,加大孖展額,買入更多股票,獲得更多利潤,連同本金,資本已增至5倍,若當日投入20萬,今日已增值至100萬。(同期所得股息約相等利息支出)
 註二:長揸不等同永遠持有,若遇上合適時機,股份嚴重超越應有價值,理性的投資者必定沽貨離場。

Thursday 5 October 2006

炒股難......52

噫、吁、嚱,危乎高哉!炒股難,難於上青天!

很多股民認為只要低買高沽,就可炒股致富。但如何買到平價股票呢?掛牌5元以下的股份不一定是容易獲利,近百元的也不一定是增長緩慢,由下表可見。


電訊仍Fall      
宏利金融      
恆生指數      
31/3/2003(沙士)      
$4.40
$93.5
8634
29/9/2006
$4.76
$253
17543
8.18%
270.59%
203.19%

價值形投資
有些股民希望成為價值形投資者,卻錯誤理解,以為以$2買到價值$10的資產,就可sure win,事實上能以巨大折讓的價格買到股份也末必獲利,即使大股東提出私有化或願意出讓,亦要獲多數小股東通過,觸礁的機會很大。長揸這類資產折讓大的股票,即負上資產隨時變壞的風險。
 陸叔經常指《和黃》資產豐厚,內在價值非常高。價值形的投資者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,3G是和黃的重要業務,投資龐大,至今未有盈利,06年上半年營運虧損120億,以『富爸爸』的觀點此是負債而非資產(註一)3G何時轉虧為盈仍是一個問號,可能還要等候數年,間期一旦出現變數如4G等新技術,3G前景就有很大障阻。
 價值形投資者應考慮未來日子可創造出來的財富,及其風險有多大,而非股票當前的資產淨值。

投資者經常用P/E、息率去計算股份,但低P/E,高息率是不足以推動股價上升。公用股多是息率高,P/E低的股份,往往因缺乏增長空間,令股價升幅緩慢。相反有些股份有高增長率,但P/E高而息率低,結果股價每遇巿況逆轉,就「冚包散」,明顯例子有6年前的《中國移動》,股價由$80下跌至$20以下,近期因高增長的股息才能帶動股價再次回升,但與歷史高位還有一段距離。投資者應同時考慮P/E、息率及盈利的增長率,才可選到抗跌力強,有增長空間的股份。

年報是了解公司的重要工具,可惜企業編寫年報多避重就輕,隠惡揚善,如《電仍》的年報編寫得非常好,惹人憧憬,讀後可能令人有衝動買入此股。
對新股民來說,看年報不是容易事情,即使是同類企業,也各有不同編寫及入賬手法,令人難以比較。
有一些賬目有問題的公司,如已倒閉的《泰興光學》、《海域集團》等更會極力掩飾,給投資者留下美好印象,而不知大限將至。
 年報是非常重要,投資者多比較不同年度及多間同類企業的年報,就會知道業績中「泡沫」成份有多少,公司政策,資金管理是否合理,管理層有否說謊,是否誠實可靠。毫無疑問學習閱讀年報是需要時間,起步有點困難,就像學習新語文,當上手後,一切就簡單很多。

股民喜歡聽從專家意見,但切忌盲從,近期中資金融股大旺,卻令我聽到一些笑話,有一郭姓分析員指國內銀行業大有可為,因為「全國有13億人口,銀行只有幾間」,事實上國內銀行超過百間,只是港人認識的比較少。
 五月尾彭姓分析員指《中國人壽》是「見唔到頂」,理由是「中國人口多,保險業剛起步,需求很大」。當時《中壽》股價$12.85,三月內已上升超過20%$15.3+,似乎彭姓分析員料事如神,事實上類似說話經常聽到,特別是當股份進入泡沫期,正如6年前的《中國移動》,當時股價突破$50大關,不久創出$80歷史新高,當時亦聽到「中國人口多,電訊業剛起步,需求很大」,可惜今曰《中國移動》股價仍是$50+,若《中國人壽》繼續急升,步《中國移動》後塵的機會是很大。
 叧一名嘴陸叔亦指《中國人壽》可於一年內見$20,原因是「《宏利》可升5倍,《中國人壽》亦可升5倍」。我真的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,兩者同是新上巿的保險股外,就没有其他相似之處?陸叔的解釋似乎是too simple, too naïve,跟本不可算是一個理由,無論兩者股價走勢是否一樣,兩隻股份基本上没有關連性。

很多股評人設立投資組合(註二),標榜好成績,要比恆生指數為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只需剔除《電仍》等比較差的就可以做到。他們的投資只經歷一段美好時光(沙士後至今),並末真正考驗,能戰勝股巿低潮才可稱得上為好成績。

股民炒股還要注意很多事情待續


註一:資產是可以帶來現金收入,負債則令資金流走,帶來更多財務支出。
註二:過往曾提及,見網誌『投資組合(1)(2)……7&8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