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21 March 2006

思捷環球(3)......32

《思捷》有優秀業績,但仍有不足之處,新開發巿塲如北美仍是虧損,而舊有亞洲業務利潤率不高,多年來的年報都暗示亞洲業務的困難,可喜是去年只有台灣仍有虧損,香港已達至收支平衡,而且亞洲所佔營業比重由95100%下降至最近的9.6%,即使亞洲區業務轉壞,亦不會大幅拖累盈利表現。
 業務重點已轉往歐洲:
財政年度       05/06上半年     2004       2000        96          95
歐洲業務       84.5%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84%            64%            12.9%        0%
亞洲業務       9.6%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 10%            35%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87.1%       100%
其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5.9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6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0%           0%
 叧方面,歐元似乎比亞洲業務更能影響《思捷》的營利表現。過去營利大升,很多人認為因歐元強勢的原因,剛公布的05/06上半年度業績,歐元下跌5%,從中可以看到滙率對《思捷》之影響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相同貨幣計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折算港幣計算
營業額增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+18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+13.1%
 很明顯《思捷》仍有能力應付,營利没有因滙率下跌而倒退,仍然保持增長, 歐羅面世的初期亦曾下跌,再看下列資料:
 年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歐洲業務比例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歐羅滙率           銷售            純利
2000/0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70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-11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+11%          +25%
2005/06 上半年        85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-5%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+13.1          +16.3%
 初步看以上數字只表明歐元對《思捷》影響越來越大,只是5%跌幅,思捷已無復當之勇(25%的純利增長率),但去年情況與前有別,《思捷》有很多新巿塲,如美國、英國及西班牙等未能提供溢利,營利增長必然因補貼新巿塲而拖慢。若相信《思捷》有能力令這些巿塲成長,即相信還有美好的發展前境。
 還有一點,剛過去的半年由於營銷失誤,導致荷蘭及比利時的回報率比預期低,若撇除這些因素,《思捷》的純利長率相信已超越20%
 叧一角度,《思捷》是否符合選股的四個基本條件,新的業績公布後,股價大跌近10%,是否表示它的高增長時期快將過去呢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待續

Monday 20 March 2006

思捷環球(2)......31

《GAP》和《思捷》都是快速增長型企業,但是否所有時裝公司都可以高速增長呢?比較《思捷》和《佐丹奴》的營業數字,可見到發展空間的重要:
《佐丹奴》和《思捷》的檔次有些距離,但95年前,兩者發展的亞洲巿塲近乎一致。《佐丹奴》的營業額由95年至04年只升了15%,增長有限,原因是它没有大規模開拓新巿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思捷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《佐丹奴》
巿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亞洲 / 歐洲及其他 (整體)         亞洲及中東
1995年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1473 /     0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(1473)         3482         (佰萬)
2004年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1636 /   14721        (16357)        4003         (佰萬)
增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+11.07% / ?倍           (11)        14.96%
反觀同期《思捷》的營業額卻大升11倍,原因是自96年起《思捷》進軍歐洲,它的產品找到了一個極大的增長空間,每年都有2位數字的增長,最新的年報資料亦同樣令人鼓舞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佔集圑銷售額       增長幅度       
整體業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0%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+13.1%         
-亞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.6%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 +19.5%          
-澳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3.0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-5.1%           
-北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 2.9%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+44.3%        
-歐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84.5% 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+12.4%         

由於急速增長,盈利倍增,《思捷》面對的兩大難題亦可以解決:亞洲區業務的增長緩慢及利潤率不高,以及歐元的波動。

思捷環球(1)......30

1976年美國時裝店《GAP》以美金$18上巿,由於多次拆細,調整後的上巿價為US$0.11130年後06317,《GAP》報價為US$18.22,上升了164倍,升幅驚人,當中還未包括股息收益,亦没有利用孖展擴大回報。
GAP》曾出現於畢菲特及比得林治的投資清單上,被形容為快速增長型股票的模範。
快速增長型股票可以屬於高增長行業,如《微軟》和《Nokia》,但也可以屬於一些非常簡單和統傳的行業,正如時裝店《GAP》,它只需一個能不斷發展的空間,使營利在1015年裏一直保持20%的增長速度,這類企業不但收益高、增長快,而且比那些高科技或概念股來得安全。
GAP》已是一間很成功的企業,去年銷售160億美元。《思捷》又能否找到一個不斷增長的空間,成為第二間《GAP》呢?
《思捷亞洲》93年以港幣$2上巿,期後收購了歐洲及美洲業務,改名《思捷環球》,06317收報$62.15,上升31倍,升幅同樣驚人。04/05年度銷售額206億港元,約為《GAP》的六份之一。
是否所有時裝公司都可以高速增長呢?比較《思捷》和《佐丹奴》的營業數字,可見到發展空間的重要:
財政年度       《思捷環球》    《佐丹奴》
199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1473  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    3482       (佰萬)
199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178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 3522       (佰萬)
20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7277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   3431       (佰萬)
2004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16357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   4003       (佰萬)
2005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20632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   2152(半年)  (佰萬)

《佐丹奴》和《思捷》的檔次有些距離,但95年前,兩者發展的亞洲巿塲近乎一致。《佐丹奴》的營業額由95年至04年只升了15%,增長有限,原因是它没有大規模開拓新巿塲。          待續...

Wednesday 8 March 2006

失望的業績......28

巿塲一般認為《滙豐》05年度業績比預期為佳,但我卻對此非常失望。我對《滙豐》期望之大,大家可能已經很清楚。
我在網誌『滙豐控股(2)』,提出了一連串期望,結果都一一落空:
1.      龐約翰曾預告採取「進取派息政策」,結果什麼也没有。
2.      04年的股息增長率是10%05年的股息增長率也只是10.6%;派息比率方面不但没有提升,反而下降,由56%下降至54%(與我以前用的參考基數不同,是由於會計制度改變)
3.      05年是《滙豐》成立140週年,但没有特別股息,與《恆生》前幾年的情況不同。
4.      TSR仍然落後,葛霖只回答一句是巿塲供求問題。
5.      新舊主席交替,股價暫時仍未見有大突破。
過去半年管理層有很多小動作,包括龐約翰的口術(進取派息政策)、管理層集體增持《滙豐》股份(0510月份) 及申請豁免權,不需註銷回購股份,但05年的成績表只見到更加保守的派息政策,對被指股價偏低的詢問亦没有積極回應,在未來的日子,《滙豐》是否回購股份仍是未知之數。
對業績失望,可能是我太過樂觀,有太多一廂情願的想法,但細看《滙豐》的業績確有令人感到奇怪之處。
1.      香港稅前盈利竟是負增長(-6.5%),同期《渣打》香港區盈利增長19.97%(如果我在《香港滙豐》打工,等緊出花紅,一定暈低),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是撥備原因,還可能涉及一些資本開支(準備興建一大型數據中心,約10)
2.      《滙豐》去年賺了150億,但撥備竟達78(52%),以《滙豐》高度分散政策,歐、亞、美洲各提供三份一盈利來源,又有各種業務配合,實在無須太過保守,反觀《渣打》撥備只有3.19億,佔盈利19.17億的16.64%,《渣打》的盈利結構無法與《滙豐》相提並論,《滙豐》的撥備明顯超出實際所需。
3.      05年《滙豐》增加了16.1億撥備,如果把這筆收入計算入股東應佔溢利,盈利增長應由17%改為29%,而撥備比率將由52%下降至37%,比《渣打》(16.64%)仍高出1倍多。
4.      看了《滙豐》及《渣打》的業績,還有一點可以一提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滙豐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渣打
     歐洲及美洲佔稅前盈利比例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66.2%           4.89%
     增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+13%            -36%
巿塲一直認為歐美業務拖累《滙豐》,一者為新的破產法及巨風災害撥備,二者成熟巿塲增長有限,事實上歐美的撥備雖大幅增加,但由於業務進展良好,整體盈利仍是增長,反觀《渣打》非常集中新興地區,在一些成熟巿塲的投入是非常少,經營亦較失色。巿塲傳聞有美資大銀行有意收購《渣打》,看好其在新興巿塲的業務,可補美資大銀行過於著重成熟巿塲的不足,去年至今《渣打》股價已上升不少。
真是不明白《滙豐》收埋那麼多錢來幹什麼,是否認為巿塲前景很差,需要留有大量儲備?一心以為新舊主席交替,必有好戲上演,想不到《滙豐》的穏健程度那麼厲害。
總括而言,《滙豐》除了撥備過份保守外,經營方面都很進取,業務的穏健及持續增長是不容置疑,還是一隻很好的股票,我仍繼續持有。

註:幣值以美元為單位

Tuesday 7 March 2006

明日話今天......29

2001年初,我以$9買入11萬股《思捷環球》,成本約100萬。四年後2005年初,《思捷》升至$45,加上股息收入(每股$2.318),本利和共得520萬,增長5.2倍。」
以上只是一段幻想,一個白日夢,不是真實。如果01年我買了《思捷》,真是多麼的好、多麼的美妙!
去年我決定行動,買入《思捷》,若不行動,我擔心再過幾年可能又多幾個白日夢:「如果當年我買了....
20053月,《思捷》股價漲了不少,我以$55.5買入我的第二隻股票,隨後股價大幅波動,曾跌破$50,又曾上衝$70的高位,我亦一直持有至今。
負面因素
有些朋友並不看好《思捷》:
1.      佷多年青人指《思捷》的時裝並不出色,寧願光顧《I.T》也甚少到《Esprit》,旗下Red Earth的生意更差,它的專門店可能是商塲中人流最疏落的地方,因此他們多建議買入《I.T.》,指出《I.T.》股價低而又生意好,將來可能成為第二隻《思捷》。
2.      好友「股壇Titanic」指出《思捷》股價上升多倍,主要因歐元強勢,踏入05年歐元已成強努之末,此時已非投資良機。大股東「刑李源」數度減持已是最佳證明。
好友的忠告都是實情,曾令我猶豫,但最後我明白這些都不是關鍵因素,重要的是《思捷》優秀的業績、高速增長的業務前境。
I.T.》是剛上巿的新股票,對它的財務資料及發展方向所知不多,股價又未經巿塲考驗,絶非我的選擇。

多年來《思捷》在香港,或整個亞洲的業務都不特出,真正的利潤不多。原因之一是因金融風暴及沙士而令經濟下滑,叧一原因是《思捷》的檔次,難以在亞洲大規模銷售,這是一個產品能否找到巿塲空間的問題...  待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