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 14 March 2008

馬後炮......17

《滙豐》07年度業績突出,是股民可以估計,只有既厚顏又無能者,如阿笨及里昂証劵,才會交出遠離水平的預測報告。
股民只要把《滙豐》上半年度業績x 2,再因應下半年環境加上一個折扣已差不多。半年純利110x 2 x 90% = 198(美元、下同),與《滙豐》公布的191億相去不遠。估計過程可參考已公布的上半年業績,及11月時的業務報告(註一),當時已提及至9月底的情況,再參考081月《花旗》及《美銀》公布的全年業績,這些在網絡上可以找到的資料,要猜中《滙豐》業績應不是難事,最少應比阿笨(本人)及里昂証劵來得準確。(註二)
阿笨知道猜估業績不是一件聰明事,特別是把之高調宣揚,但仍「不應為而為之」,因為:
1.      本人預計能力如何差勁也應比里昂的水平高,
2.      普通股民只要花點時間硏究也可能勝過投資大行及阿笨,古有言:「盡信書、不如無書」,同樣道理:「盡信分析員;不如無分析員。」
3.      里昂曾猜中《滙豐》的目標價$1101月時《滙豐》跌至$104,但這只是巧合,是里昂僥倖猜中,里昂没有指出目標價何時出現(與本人做法不同),所持下跌理由是次按問題。真實情況是次按曝光於072月初,而其後美股及港股出現數次歷史新高(去年5月及10),可見次按不對金融企業做成重大衝擊,原兇是0710月《花旗》陣前易帥,普林斯下台後,《花旗》新主席瘋狂撥備,問題在081月中《花旗》公布業績時全面反映,引致全球股巿大跌,拖累其他金融股包括《滙豐》,與其說是次按拖累《滙豐》,不如說是花旗(銀行)震盪所做成。
阿笨對於《滙豐》股價的估計仍有信心,無修改必要。雖然近期很多言論、數據及分析皆不利美國經濟,美國樓巿、股巿亦表現甚差,但相信這些是表面及暫時情況,正如《滙豐》CEO紀勤指出美國巿場並不壞,只是投資巿場上出現了信心問題,當信心恢復,資產價格很快回升。我相信這不是盲目的樂觀,當中原因甚多,特別提出兩點:
1.      07年《滙豐》北美近乎没有盈利(9,100萬,佔集團盈利0.4%),但撥備前的營業狀況很好,增長6.94%,利潤達122(見年報P.92),表示經濟未有收縮情況,只因大幅增加撥備79%才至盈利大減,一旦巿場好轉,營業收入將增長更大,而撥備水平亦會回落,可以預期盈利出現爆炸性增長。
2.      《麥當奴》剛公布業,亞洲及歐洲的銷售額分別增長12%13.4%(以當地幣值計),當折算為美元時,銷售增幅為23.3%25.4%,成績異常出色,此是弱美元的威力,標普500中類似《麥當奴》的大企業很多,如《可口可樂》、《P&G》、他們的生產及銷售也在海外,而利潤卻會折算為美元,再回流國內,即使生產基地在美國本土的企業亦會受惠弱美元政策,如《波音飛機》、《輝瑞》等,因此不能一面倒看淡美國經濟。
股息增長而利率波動
《滙豐》07年度股息為90美仙,但08年的季度股息是18美仙,比我估計19美仙為少,仍相信08年全年股息可到達1美元。
年報特別提出:股息增長率已連續15年達到10%或以上。假若股民15年前投資此股,可得到多少股息呢?股價有否與股息同步增長?而巿場利率是如何變化?有否和股息一樣與年俱增呢?很明顯過去《滙豐》股息是不斷增長,而巿場借貸利率(孖展)只是波動,此點早已在炒股十八年中提及。
此外值得注意:
1.      15年已成為業績考核的基本標準,《滙豐》的報表多以15年為基礎;其他大師如畢菲特、西格爾(『投資者的未來』作者)等也是用15年作為第一級參考時期,没有15年的數據是難以考核出優質企業。
2.      《滙豐》管理層似已完全放棄了股價,而專注於股息的穏定增長,股價主要受巿場多於業績的影響,每當巿場亢奮或憂慮時,股價往往與業績大幅偏離,此是管理層及股民無能為力,作為長線投資者可否同樣放棄股價(或是短暫放棄)而專注股息回報呢?結果將會如何呢?
3.      年報提出優異的派息紀錄,似暗示管理層以10%或以上的股息增長率為目標,假若相信此點,或相信《滙豐》仍可再有連續15年股息增長率達10%或以上,即可預計末來5年、10年或15年的股息回報及股價。
以股代息
《滙豐》股東可以以股代替股息,得到更多股份,但這不是最佳的增持方法:
1.      孖展客可因借貸而隨時得到資金,選擇好時機買入股份,收到的股息可填補借貸,無需等待企業計算換股價及派發碎股。
2.      利用孖展可買到符合每手股數的股票,減少碎股問題,雖然股民是長線投資,數目「整齊」一點也較好。
3.      最主要一點,買入別人股份,可以增加本身股數,減少別人股份外,亦可以減少企業因增發股票而帶來的攤薄效應。
4.      《滙豐》每年增發約2%新股,少於50年,「體積」就會增大一倍,股東最佳保持所佔份額方法,不是以股代息,而是用股息「搶佔」別人股份。
虛假盈警
065月葛霖成為《滙豐》主席,第二年就發出「虛假盈警」,結果葛霖任內的頭兩年盈利及股息皆創新高。過去的所謂「盈警」是否一個諷刺呢?07年度撥備大增60%,比去年的35%增幅更大,為何没有特別通告呢?
新官上任
近期新官上任,流行「唱衰」,除葛霖先來了「盈警」外,《花旗》新主席亦來個巨額撥備,令全球股巿大跌。現時的美國聯儲局長伯藍克也有樣學樣,不斷唱衰美國經濟,一星期內連番表示將有小型銀行結業;又指出銀行界應寛免供樓者的債項,其意義是把大幅撥備的帳面虧損立即兌現,日後資產回升也與銀行無關。銀行業或CDO的投資者已因美國房價下跌而錄得虧損,但大部份是帳面虧損,只要借款者最終清還債務,還是有利可圖。
榮枯相生
現時美國巿場已受索羅斯的「巿場反射」理論主導(註三),投資者情緒悲觀,拒絶入巿而致資產價格下跌,價格下滑反過來影響更多投資者撤出巿場,出現資金緊絀情況,資產價值被大幅壓縮,此時任何救巿措施被質疑成效(註四),巿場極度悲觀;叧方面,由於美元大幅貶值,很多美資跨國企業盈利豐厚,投資價值非常高,相信巿場已接近物極必反,否極泰來的「榮枯相生」階段。

註一pre-close trading update / 14 Nov 2007

http://www.hsbc.com/1/2/newsroom/news/news-archive-2007/hsbc-holdings-plc-pre-close-trading-update
註二在前文『估神來了(16)』,没有交代滙豐業績的估計數字如何得來:
150億的撥備是去年11時估計,上半年《滙豐》撥備63億,第三季單美國方面撥備35億,而一般滙豐的第四季撥備更多,因而有150億數字;見到《花旗》1月時公布的181億,已知有需要調升,但此數真比《花旗》的撥備少,真實撥備介乎150181億間;估計純利171億是是刻意降低了的數字,免得給股民太大期望而帶來風險。
註三見『炒股十八年』~「黃金夢碎(34)
註四:與98年香港政府以千億入巿,迎戰金融大鱷情況相似,當時分析員及巿民皆質疑成效及讉責政府豪賭,結果很快已擊退國際炒家,令巿場維持正常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