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 16 September 2006

乜太投資手記(下篇)......51

乜太的投資計劃可分為三個的階段,第一、二階段已持有股票一般長時間,她認識到股價的波動並盡量利用低位買入更多股票,
 第三階段
l          她知道股價可升、可跌,開始擔心有一日遇上股災,
l          她重温過往股災的資料,例如2000年《滙豐》的股息率及P/E表現。
l          開始對『巿場反射理論』與及『榮沽相生論』有意識(註一)
l          知道可以利用巿場波動:低位時買入,超高位時沽出,只需捕捉到一、兩次,就可以把資產倍增。
l          若不能股災前及時離場,問題也不會太大,因為大部份股份是低位買入,
l          乜太明白有很多時間是不需要做任何東西,直至機會出現。
 由乜太的計劃可看到一個小股民的轉變:
1.      儲蓄投資,以月供股票,積少成多
2.      利用優質股的創富能力(這是畢菲特的專長)
3.      利用財技(孖展)及巿場波動累積更多優質股票
4.      利用巿場的失衡狀態(股災)獲利(索羅斯的專長)
 以上每一點都可以令人致富,若能配合使用,效力更大。乜太不須要每一項做到,或要做得很出色,只需要做到其中一、二也很好。
 乜太從微薄收入中擠出一部份作投資用,這是第一階段,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就如畢菲特盡力「榨取」旗下公司的資金,特別是全資擁有的非上巿公司,一定要盡量交出盈利到總公司再投資,若不能交出盈利的都會被畢菲特拋棄,因為這些公司注定是會失敗的,就如一個不能抽出部份工資作投資的打工仔,要脫貧是非常困難。

乜太的投資過程中,除了早期月供股票外,她買賣的次數是很少,她並没有為炒股而影響生活,仍是一個家主婦,兼職家務助理。
 乜太謀定而很動,每一階段都仔思索,例如她利用月供股票而慢慢累積資本,同時她了解到此方法的缺點:
1.      失去投資者的自主性,太受巿場控制。
2.      月供股票又稱「平均投資法」,由於每月買入股票,可減輕高位買入的風險,但這只是一個「削峰填谷」之法,低位買入股票的利潤亦會被高位時的買入價所攤薄,若利用孖展就可排除或減輕高位入貨的影響。

乜太的丈夫對太太的計劃並不太在意,認為是小女人的股票仔玩意。 乜 先生人稱七哥,年少時做過工廠、小販,八十年代投身建造業,為地盤扎鐵大佬,雖個子矮小,卻渾身是勁,工作勤快,七哥被人尊稱為扎鐵王,好境時月入數萬,可惜不擅理財,未能多作儲備,其後建造業低迷,加上七哥年紀漸大,惟有轉職保安員。
 七哥的經歷只眾多香港故事的其中之一,不少打工仔都總有幾年事業得意,手頭鬆動,若不能把握時機,未雨綢繆,實在是非常可惜。富爸爸窮爸爸:『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,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,以及留住了多久。』(第三章,第二課)



註一:網誌『黃金夢碎……34』所提及。
:以月供股票,乜太五年可得:

2001     
2002     
2003     
2004     
2005     
   
91.25
85.25
122.5
133
124.5
263
282
196
180
193

Thursday 14 September 2006

乜太投資手記(上篇)......50

乜太,天水圍家庭主婦,年介四十,二十年前在國內與香港丈夫結婚,96年移居香港,與現職保安員的丈夫及兩名兒子居於公屋。

一家重擔全靠丈夫的收入68百大元,兩名兒子正在求學階段,乜太為了減輕丈夫負擔,平日兼職家務助理,月入23千元。

第一階段
乜家生活樸素,雖入息微薄,每月還有點餘錢。為了積殼防飢,乜太決定做點穏健投資,把每月兼職所得的2千元用於購買《滙豐》:

l          乜太由01年開始以月供形式買入股份,至02年尾,乜太發現她在02年買到比01年更多的股份
2001
2002
91.25
85.25
263
282
投入資金
$24000
$24000





l          同期她留意到02年的每股盈利及股息都比01年為多(參照下表A1)
l          乜太知道此時《滙豐》有更高的投資價值,而未來的一兩年她仍會繼續買入

A1
2000
2001
2002
2003
2004
2005
收巿價
115.5
91.25
85.25
122.5
133
124.5
派息
3.3843
3.7344
4.1234
4.668
5.1348
5.6794
息率(%)
2.93
4.09
4.84
3.81
3.86
4.56
EPS
5.835    
4.5124    
5.1348    
6.4574    
9.1026    
10.503    
P/E
19.78
20.22
16.60
18.97
14.611
11.85

l          為怕股價大升,乜太決定放棄月供股票的計劃,改以孖展代替

第二階段 (Part I)
l          她以持有的545股《滙豐》為抵押品,向股票行借了$69,000萬,再買入800股,孖展比率為60%
l          她没有擔心利息的問題,因為當時孖展利息只是4.5%,而股息卻有4.84%
l          而且她有1345股《滙豐》收息,但只需為800股付借貸利息。
l          乜太繼續每月清還2千元給股票行,約三年時間(05年尾)她把所有債務償還
l          下表可見乜太改變方法後的效益:

簡單月供股票    
配合孖展(乜太所用)     
時間
5
5
資金
12
12
累積股數
1114
1345
無負債
無負債(最後清還所有債務)     







二階段 (Part II)
l          05年尾乜太又發覺《滙豐》的股價落後於股值(見表A1),決定再以孖展買入1200股,借貸約為15萬,孖展比率是47%(借貸除資產x 100% = 15/ 2545x巿價 x 100%)
l          股票行提供的孖展額是75%,以乜太個案而言,《滙豐》跌破$80就要補孖展。
l          若真的跌破$80,乜太預備補充一些款額,或出售一手《滙豐》,但她相信這個機會很微。
l          乜太不準備再每月清還孖展借貸,她已供了5年,感到有點疲倦,
l          她希望利用股票的自然增長,以戰養戰,最後得到所有股份,
l          05年孖展的息率大升,由4.5%升至8%,但她並不擔心,因為
l          她對《滙豐》有信心,股息將會不斷增長,而孖展利率只是波動,非增長。
l          叧方面,乜太有2545股《滙豐》收息,只需為1200股付息,
l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乜太相信即使停止投放資金,資產也可自我增值及減債,最後乜太完全擁有所有股份
l          其間若有需要一些金錢,她還可以從孖展戶口中提取應急,而無逼切出售股票

待續


:為方便計算,股票價格只取年終巿價為參考,相信「粗略的正確比精確的錯誤重要」。

Thursday 7 September 2006

I Have A Dream......49

I have a dream, 擁有10萬股《滙豐》,以現值計約為1400萬,絶不是容易的事情。但參照下表,199110萬股《滙豐》只值約103萬,如果能以借貸於15前年買入該批股份,再以月供形式攤還,一定容易很多。

股息與利率
用借貸買股票,有一大考慮:股息收入不足抵消孖展利息支出。91年時《滙豐》股息是4%,而孖展利息是12.5%,相差8.5%,即借貸100萬,每年股民要叧付利息8.5萬,但這個負利息收入的情況不是絶對或長期的,2006年借貸利率是8%,即100萬需付年息8萬元,但當年以約103萬元買入的股份,股息已由4萬元升至58.8萬,即利息收入是正數50萬多。

 
巿場利率
股息x10萬股
1991/8  
$10.33
4%
12.5% ($129,125)
$40,000
2006/8
$10.33 (成本價)
4.12%
8% ($82,640)
$588,100
2006/8
$141 (巿價)

8%


由這個實例可見:
1.      以短線而言(投資第一年,1991),股息收入不能抵消借貸成本。($40,000<$129,125)
2.      以長線角度(15年後,2006),股息收入大幅高於利息支出,($588,100>$82,640)
3.      投資者可以想像到一段時間後,累積股息收入大於累積利息支出,利息的正收入將用於減除負債(最初借貸買股票的103萬及早期累積的利息支出)。負債減少,利息支出亦同時遞減,最後投資者可完全清還借貸、擁有資產。
4.      這是一個現金流遊戲,投資者要成功必須明白『增長與波動』,
5.      巿場利率是波動,可以升、可以跌,主要是受通脹及就業情況影響,絶不是遞增性。(91年時是12.5%03年時是4.5%06年是8%,這是我的孖展息率情況)
6.      股息主要是受業績影響,若業務及盈利是穏定增長,股息也很大可能是穏健增長性,若不能找到股息有穏步增長股份,以息養息的投資就會失敗。
7.      股民應以買入價計算股息率,不能單以巿場上的即時股息率及利率作參考,股息率高於利率的情況是非常罕見,所以股民應用買入價及考慮一年後、五年、或十年後的股息率及利率的情況。
8.      衡量巿價時,若發覺一段長時期後,股息的收益也無法彌補利息支出,這情況已暗示股價偏高,隨時下調或大跌,股民應避免買入,甚至沽出早前低位買入的股份,目的是高沽低買,避開股災,再從低位出發。(日後股災篇再談)

開設孖展戶口
年青人到銀行或股票行開設孖展戶口,常遇到以下問題:
1.      知訊混亂:銀行職員經常不太清楚公司産品,一時說可以,一時又話不能。
2.      態度冷淡:股票經紀可能問很多問題:資產數目、入息証明、炒股經驗等;最後勸你不要炒孖展,改用現金戶口。
3.      錯誤觀念:年青人常有以下問題:「股票行為什麼要信我?為什麼借錢給我呢?」股票行借錢給股民可以收到利息,又可做更多生意,最重要是風險很小,因為股民的股票是放在股票行中,股票行又會要求股民存放一筆按金(由股值的20%60%不等),又可以隨時暫倉,取回借出資金。所以股民的問題應是:「我為什麼要相信你(股票行),不是股票行為什麼要信我?」
4.      資金不足:如果你資金足夠,就無需要使用孖展戶口,開設孖展戶口亦不需要存入大筆資金,當你需要買股票前,才存入款項,以買一手《滙豐》計算,股價x股數x按金 = $140x400x 25% =$14,000(各股票行可能按金不同),即只需存入約$15,000已可以得到入場卷

若認定有使用孖展的必要,股民應該:
1.      收集及比較各銀行及股票行的孖展戶口資料(包括口碑)
2.      選定目標後,再找尋是否有親朋與該股票行相熟,要求介詔,
3.      最有效方法,股票行總有生意淡薄時候,這時經紀大多不會拒絶開戶要求。

炒股三步曲
要累積財富不是一件簡單事情,特別是對一些初出茅蘆,月入只是數千元的年青人,還有更多小股民是需要供樓、還咭數、養妻活兒、供養父母,若要他們有能力累積10萬股《滙豐》,單憑個人收入及優質股的增長能力是不足夠,最大可能是分三階段進行待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