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7 February 2006

淘汰賽......18

《滙豐》已是一間超級銀行,但是否仍有發展空間、仍有優勢呢?我是否迷信於「大」?恐龍曾是地球霸王,就是因為體積龐大,消耗太多而未能適應環境,結果絶跡世上。
綜合各種因素而觀之,《滙豐》與恐龍不可相題並論,《滙豐》之謂「大」,並没有構成發展阻礙,《花旗集團》指出:「金融巿塲是高度分散,由許多公司分享,行內很多世界排名第一的業務僅佔很少的巿塲份額,相對於國際機會,大型銀行仍是相當渺小。」
叧一角度,銀行業已由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,業內銀行數目眾多,競爭激烈,將被淘汰的小型銀行越來越多,得益將會是一些大型銀行,金融業將經歷過去超級巿塲與雜貨店的發展模式。
1990年美國有銀行15,400多間,15年後2005年只剩下9,000千多間,減幅達40%,同樣的情況正在全球繼續發展。
銀行業的發展跟電訊業恰巧相反,前者由開放走向隴斷,後者由隴斷走向開放。各地銀行數目實在太多,特別是已高度發展的地區,如美國有9,000多間銀行,有很多是小型及非全國性的銀行,銀行業出現激戰,強者淘汰弱者在所難免。
激戰中大型銀行是有壓倒性優勢:
1.      成本優勢:大銀行除了有雄厚資本,資金成本低外,銀行業走向電子化、專業化及全球化亦令成本上升,小型銀行因客戶數目不及大型銀行,不易分攤成本,結果經營越來越因難。
2.      政治優勢:社會上不斷要求加強監金融業,保障小存戶利益。政府亦明白銀行業的不穏,最易引起社會動盪,因此銀行業除了要提供大量賬目資料給監管機構外,亦必須符合不斷提高的資本要求和存戶保險制度。銀行業的入塲門檻不斷提高。
3.      巿塲優勢:大型銀行有商譽、有資本和專業隊伍,對經營銀團貸款、跨國業務、大規模外滙交易等可謂輕而易舉,但小型銀行則只可望門輕嘆。
4.      管理優勢:大型銀行有專業管理人員,滙豐的龐約翰及葛霖奮鬥超過三十年才可登上主席之位,反觀小型銀行,家族色彩濃厚,大股東出任銀行高層情況比比皆是(註一),當競爭日益激烈的時候,含著金鎖匙出生的富家子弟是否有能力管治公司,應付金融危機呢?真是令人擔心!
恐龍因未能適應環境急變而亡,但小型銀行亦不因規模細小而變得適應力強,它們不單没有經濟規模,没有以上的四種優勢,而且極不靈活,大型銀行紛紛把後勤基地由高成本地區如英國、法國、香港等地遷往低成本地區如中國、印度等地。
現時大型銀行努力開拓「超級銀行」的業務,及一些非利息收入,例如證券買賣、保險等,傳統業務只需維持增長已足夠,當巿塲環境不理想時,大型銀行就會發動減價戰,就如電訊供應商的割喉式價格戰一樣,到時實力薄弱的小型銀將被大量淘汰。
投資就是把資金放到適當的巿塲、適當的公司上,「超級銀行」豪無疑問就是適當的行業、適當的公司,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,前境秀麗。



(註一):《東亞銀行》有李姓主持人,《大新》有姓王的、《永隆》姓伍、《永亨》姓馮,全是家族生意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