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階段
l 她知道股價可升、可跌,開始擔心有一日遇上股災,
l 她重温過往股災的資料,例如2000年《滙豐》的股息率及P/E表現。
l 開始對『巿場反射理論』與及『榮沽相生論』有意識(註一),
l 知道可以利用巿場波動:低位時買入,超高位時沽出,只需捕捉到一、兩次,就可以把資產倍增。
l 若不能股災前及時離場,問題也不會太大,因為大部份股份是低位買入,
l 乜太明白有很多時間是不需要做任何東西,直至機會出現。
由乜太的計劃可看到一個小股民的轉變:
1. 儲蓄投資,以月供股票,積少成多
2. 利用優質股的創富能力(這是畢菲特的專長)
3. 利用財技(孖展)及巿場波動累積更多優質股票
4. 利用巿場的失衡狀態(股災)獲利(索羅斯的專長)
以上每一點都可以令人致富,若能配合使用,效力更大。乜太不須要每一項做到,或要做得很出色,只需要做到其中一、二也很好。
乜太從微薄收入中擠出一部份作投資用,這是第一階段,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就如畢菲特盡力「榨取」旗下公司的資金,特別是全資擁有的非上巿公司,一定要盡量交出盈利到總公司再投資,若不能交出盈利的都會被畢菲特拋棄,因為這些公司注定是會失敗的,就如一個不能抽出部份工資作投資的打工仔,要脫貧是非常困難。
乜太的投資過程中,除了早期月供股票外,她買賣的次數是很少,她並没有為炒股而影響生活,仍是一個家主婦,兼職家務助理。
乜太謀定而很動,每一階段都仔思索,例如她利用月供股票而慢慢累積資本,同時她了解到此方法的缺點:
1. 失去投資者的自主性,太受巿場控制。
2. 月供股票又稱「平均投資法」,由於每月買入股票,可減輕高位買入的風險,但這只是一個「削峰填谷」之法,低位買入股票的利潤亦會被高位時的買入價所攤薄,若利用孖展就可排除或減輕高位入貨的影響。
乜太的丈夫對太太的計劃並不太在意,認為是小女人的股票仔玩意。 乜 先生人稱七哥,年少時做過工廠、小販,八十年代投身建造業,為地盤扎鐵大佬,雖個子矮小,卻渾身是勁,工作勤快,七哥被人尊稱為扎鐵王,好境時月入數萬,可惜不擅理財,未能多作儲備,其後建造業低迷,加上七哥年紀漸大,惟有轉職保安員。
七哥的經歷只眾多香港故事的其中之一,不少打工仔都總有幾年事業得意,手頭鬆動,若不能把握時機,未雨綢繆,實在是非常可惜。富爸爸窮爸爸:『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,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,以及留住了多久。』(第三章,第二課)
註一:網誌『黃金夢碎……34』所提及。
註:以月供股票,乜太五年可得:
年 份
|
2001
|
2002
|
2003
|
2004
|
2005
|
股 價
|
91.25
|
85.25
|
122.5
|
133
|
124.5
|
股 數
|
263
|
282
|
196
|
180
|
193
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