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重擔全靠丈夫的收入6千8百大元,兩名兒子正在求學階段,乜太為了減輕丈夫負擔,平日兼職家務助理,月入2至3千元。
第一階段
乜家生活樸素,雖入息微薄,每月還有點餘錢。為了積殼防飢,乜太決定做點穏健投資,把每月兼職所得的2千元用於購買《滙豐》:
l 乜太由01年開始以月供形式買入股份,至02年尾,乜太發現她在02年買到比01年更多的股份
年 份
|
2001
|
2002
|
股 價
|
91.25
|
85.25
|
股 數
|
263
|
282
|
投入資金
|
$24000
|
$24000
|
l 同期她留意到02年的每股盈利及股息都比01年為多(參照下表A1)
l 乜太知道此時《滙豐》有更高的投資價值,而未來的一兩年她仍會繼續買入
表A1
年 份
|
2000
|
2001
|
2002
|
2003
|
2004
|
2005
|
收巿價
|
115.5
|
91.25
|
85.25
|
122.5
|
133
|
124.5
|
派息
|
3.3843
|
3.7344
|
4.1234
|
4.668
|
5.1348
|
5.6794
|
息率(%)
|
2.93
|
4.09
|
4.84
|
3.81
|
3.86
|
4.56
|
EPS
|
5.835
|
4.5124
|
5.1348
|
6.4574
|
9.1026
|
10.503
|
P/E
|
19.78
|
20.22
|
16.60
|
18.97
|
14.611
|
11.85
|
l 為怕股價大升,乜太決定放棄月供股票的計劃,改以孖展代替
第二階段 (Part I)
l 她以持有的545股《滙豐》為抵押品,向股票行借了$69,000萬,再買入800股,孖展比率為60%
l 她没有擔心利息的問題,因為當時孖展利息只是4.5%,而股息卻有4.84%
l 而且她有1345股《滙豐》收息,但只需為800股付借貸利息。
l 乜太繼續每月清還2千元給股票行,約三年時間(05年尾)她把所有債務償還
l 下表可見乜太改變方法後的效益:
簡單月供股票
|
配合孖展(乜太所用)
| |
時間
|
5 年
|
5 年
|
資金
|
12萬
|
12萬
|
累積股數
|
1114
|
1345
|
負 債
|
無負債
|
無負債(最後清還所有債務)
|
第
二階段 (Part II)
l 05年尾乜太又發覺《滙豐》的股價落後於股值(見表A1),決定再以孖展買入1200股,借貸約為15萬,孖展比率是47%。(借貸除資產x 100% = 15萬/ 2545股x巿價 x 100%)
l 股票行提供的孖展額是75%,以乜太個案而言,《滙豐》跌破$80就要補孖展。
l 若真的跌破$80,乜太預備補充一些款額,或出售一手《滙豐》,但她相信這個機會很微。
l 乜太不準備再每月清還孖展借貸,她已供了5年,感到有點疲倦,
l 她希望利用股票的自然增長,以戰養戰,最後得到所有股份,
l 05年孖展的息率大升,由4.5%升至8%,但她並不擔心,因為
l 她對《滙豐》有信心,股息將會不斷增長,而孖展利率只是波動,非增長。
l 叧方面,乜太有2545股《滙豐》收息,只需為1200股付息,
l 所以乜太相信即使停止投放資金,資產也可自我增值及減債,最後乜太完全擁有所有股份
l 其間若有需要一些金錢,她還可以從孖展戶口中提取應急,而無逼切出售股票
待續…
註:為方便計算,股票價格只取年終巿價為參考,相信「粗略的正確比精確的錯誤重要」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