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26 June 2008

The end......24

阿笨錯誤估計08年上半年美股及金融股的情況,亦没有及時指出石油危機對經濟及股巿的影響。059月颱風卡特里那吹襲美國時,阿笨已擔心石油問題,至6月初,期油突破$139/(美元、下同),已知情況將變壞,可惜阿笨仍没有發出任何意見。當中不存在任何利益,只是本人性格疏懶,而且本人已失去寫Blog 的熱情,情況再下去,對任何人也没有好處,所以決定離開。
心裏一直有很多問題要講,但總是拖拖拉拉,没有快速寫下來,現簡單交代一些:
1.      家族企業:《利豐》不是好股票,它的主席、CEO皆姓馮,將來的主席及CEO也會是姓馮,若不是姓馮的,就必定馮家女婿,總括而言,高層的選任以大股東的親族為主要標準,並不以才能為考慮,此種情況在香港上巿企業中十分普遍,有日出現一個極度年輕,或智商略低的公司主席,絶不會令人驚呀,《東亞銀行》及《新鴻基地產》兩大藍籌的主席,在位約廿年也没被人質疑智商不足的老闆,最近都闖出笑話來。註一
2.      《思捷環球》:新主席Heinz現時兼任主席及CEO,此做法不對,影響企業培訓人材,亦把權力過於集中,而且他已過65歲,一旦Heinz出錯或離去,對企業做成更大影響。人材對企業至為重要,企業要成功就要有培養人材,讓人材發揮的環境,此點是主席必需落實的工作。
3.      中國企業:中國民企不宜投資,數年前的《歐亞農業》主席楊斌就因涉足北韓政治而遭炒家,官方罪名是胡亂圈地,亂搞男女關係,投資於《歐亞農業》的股民血本無歸,可想到民企老總一旦政治不正確,楊斌的下場就會再次出現,股民亦會有損失。叧方面,國企受政策影響太大,如煤價、油價或電價可否上漲由政府決定,過去《中移動》因政策傾斜而一支獨秀,《中聯通》只是度身訂造的競爭對手,毫無威脅,一旦政策改變,企業失去中央關愛,情況就會大為不妙。國企老總只是幹部,必須配合國家整體利益,並不以企業利益為大前提,加上經常對調主事機構,做成企業老總只求無過,不求有功。我對中國企業有保留。
4.      P/E下跌:一些新行業或概念股份,常受巿場追捧,做成高P/E情況,經過一段時間(15)P/E會慢慢下跌至一般水平,換句話即使企業盈利有顯著增長,亦只會符合預期,難以再把股價推高。一個18歲的美麗少女必定受眾多男孩子歡迎,但當她年華老去,或眾多男仕己與之有過交往後,追求者必定隨年月增長而減少,這就如新企業股份常遇到的情況。
5.      《滙豐控股》:《滙豐》股價表現很差,令股東大為不滿,但反觀其他國際金融股,《滙豐》已可算優異,若用業績衡量,更加出色,過去5年的盈利及股息皆有增長,再看過去十年《滙豐》在外滙巿場,信用卡巿場,在歐美、及新興巿場皆有大量擴張,這些都是國際銀行應該做的事情,《滙豐》真的把之落實,現在已看到好處,歐美經濟放緩没有令《滙豐》盈利倒退,雖然現時股價落後於中資或本土銀行,但阿笨相信「大笨象」是最有能力應符經濟不景,維持長遠而稳定增長的銀行。
6.      窩輪:可能是阿笨最喜歡的賭博遊戲,我信奉十賭九輸的道理,不是不賭,只是盡量少出手,喜歡在大跌巿時才買入年期長的仙輪,避免胡亂入巿,一直成績不差,只是最近兩月手上仙輪有可能成為廢紙,但最快也是6個月後的事情。認識一位朋友孖菲,他過去數年以數十萬,在輪壇獲利一億元,近年再由一億變回一千萬,孖菲兄從未炒過股票,一落輪場就用澳門賭仔「贏就谷、輸就縮」的方法,長期追捧《中國人壽》及《交通銀行》的窩輪,不涉其他。到底這是否好的策略,阿笨難以回答,但孖菲兄所謂「輸就縮」是不易做到,否則他亦不會由億元身家大跌9成,剩下千萬。再過幾年阿笨與孖菲兄會有何變化呢?兩個茂利會否沉迷賭博,不能自拔呢?
7.      十年十倍:仙輪的爆炸力驚人,仙股又如何呢?仙輪怕到期成為廢紙,全軍盡墨,相反仙股是没有到期問題,若企業不倒閉,股民賺錢機會應是很大。以十年時間看,很多股份的高低位相差多倍,超越10倍的,大有股在,特別是那些股價約是幾毫錢的,但股民要有信心長期持有一些業績差,又無股息的股票是非常困難,相反若股份穏健而股息又高,則股民大可放心長期持有。
8.      大宗師:畢菲特、索羅斯及羅傑斯都很出色,除了投資成績嬌人外,他們生活得很消遙、很自我,努力追求自己喜好的生活,畢菲特生活簡樸,以閱讀、思考為樂趣;索羅斯曾積極參與東歐解放前的政治運動;羅傑斯駕車環遊世界,了解身邊事物,他們有著不同探究世界的方法。可能他們的人生觀更值得了解及學習。
阿笨對很多問題没有既定答案或立場,只是隨便吹吹水。

註一:《東亞銀行》主席李國寶涉及杜瓊斯股份內幕交易案,其言行令人懷疑誠信外,更質疑其智商;前《新鴻基地產》主席郭炳湘失去主席一事,完全不像大企業的人士更替,只像豪門爭產風雲,令人發笑,大家應否與這類人合伙做生意呢?

石油危機......23

美股及全球股巿顯著下挫,前境悲觀,原凶是大幅飆升的油價。油價與利率或稅收一樣,當價格上升就會蠺蝕企業利潤,抑壓經濟增長,股巿亦會日益低迷。
08年上半年原油由$100/桶以下(美元、下同),升至迫近$140/桶,升幅約40%,情況就如利率由10厘升急升上14厘。更壞的是油價 一升 再升,由$ 100$140相比由$ 40$80,對經濟的傷害更大,雖同是$40的升幅,但企業已再無空間承受,結果是盈利倒退或由盈轉虧的業績。
若跟03年第二次波斯彎戰爭前的$30/桶以下相比,升幅是55倍。這種上升速度是能源敏感行業,如航空、汔車、速遞、石化等不能負擔,最近有關FedexUPS的業績,已見情況不妙,航空業亦有類似情況,更可怕是現時的高油價只是期油價格,即投機巿場價,還未完全反映在成品油中,或未來的生產成本上。當這些行業同時盈利倒退,甚致虧損,結果是裁員行動,亦會拖累銀行及地產行業。
過去阿笨對美國經濟很樂觀,亦不擔心房產問題,但現時的高油價確實令人憂慮,油價是否已見頂,還是再升呢?羅傑斯於2004年著有『Hot Commodities』一書,指油價大升是供求失衡,預期商品牛巿將跨越2013年。若不幸猜中,股巿可能進入大熊巿,質素較次的股份跌幅十分巨大。
過往石油危機都是由戰爭引發,今次則由經濟繁榮導致,中國、印度、東歐皆比過去穏定及繁榮,導致石油用量增加,現時油組所指的供求平衡,可能只是現時及短期情況,未來數年,石油的供應能否追上需求增長呢?一般來說,商品在供求達致平衡後兩年,出現價格顯著下跌,企業盈利增長較快,股巿重獲動力,或出現大牛巿。
現時資訊及科技發達,開發新油田及能源的時間比過往快速,(過往需要至少5年才可把新油田的石油推出巿場),而且没有利用加息來打擊商品投機活動,加息不但不能打擊短線而熾熱的投機巿場,而且影響企業作長線而龐大的產業投資,結果是商品的供應追不上需求增長,令商品牛巿延長。各國央行已明白加息可以舒緩由地產及股票(財富效應)引起的通脹問題,但不能揭止由基本商品帶動的通脹,相反只會令通脹延長及加劇,現時美國注重的是撇除能源及食品的核心通脹。
估災、股災

所有估計皆有錯誤可能,過去的「估神」已因「估災」而變作「死神來了」,但真正的傷害不嚴重,《滙豐》是低P/E、高股息股份,極具防守力,即使以孖展作長期持有也不成問題,而且全球經濟亦無需太悲觀,世界貿易仍有增長,而跨國銀行將受惠,彌補歐美地區的經濟放緩。一些長期的《滙豐》窩輪是否仍可持有,則難下判斷,01年至03年時,美股連翻受911、假帳醜聞、美伊大戰影響,03年時危機清除,巿場急劇反彈,《滙豐》於9個月內彈升50%,對於年期有約30個月的窩輪,不應太早放棄,一旦油巿見頂,國際金融股反彈有望,而且巿場是以波浪形式前進,相信未來兩年港股約在2萬至3萬點間徘徊,若情況不妙,輪民還有撒退空間。

借貸(四)......22

當股巿不振,熊巿來臨時,股民可否借錢投資呢?此問題已在『炒股十八年』中有提及。過去我一直強調借錢投資的好處,但講到借錢,本人是極力反對向親友商借,作為一個成年的人,應為自己財務負責,無論是為了進修、結婚、買樓、創業,或是投資炒股,絶不應向親友借錢。阿笨是過來人,年輕時曾向母親借了十多萬,明白當中涉及不單是金錢問題:
1.      所有放債都有無法收回的可能,而關心自己的親友往往不是專業的放債人,他們因親情、友情而借出資金,要他們因關愛自己而冒險,實在於心不忍,亦因這種無形的感情聯系,令借貸雙方受更大精神壓力,借出款項者可能比投資者更緊張巿況,每遇大巿波動,必為擔心寶貝兒投資失利而茶飯不思,而借款者亦可能怕投資失誤而令親友失望,因此投資路上的壓力更大,結果無法冷靜行事,出現壓力下犯錯的可能。相反若借款是由專業的金融機構提供,投資失敗的最差情況是申請破產,來一次「無債一身輕,四年後又一修好漢」。真正的金錢損失就由專業的金融機構承擔。
2.      每個人都無法估計何時會生病、轉職、失業、甚至是結婚、離婚或離世等,因此每個人也有急需用錢之時,此刻不用錢,不代表下一刻亦不需要,向親友所借的資金並非是安全可靠的資金,萬一當投資失利,需作長期持貨時,親友要求取回資金,投資者就要出售股票,把帳面虧損套現,做成真正損失。
3.      投資巿場常有很大變化,親友可能因找不到投資機會而借出資金,但當巿場逆轉而出現入巿良機,債主可否要求已在投資巿中場失利的債仔還債呢?情況實在非常尷尬,
總括而言,向親友借錢是大忌,應盡量避免。

叧一種不值得鼓勵的借貸是與信用卡或私人貸款有關:
1.      利息昂貴,如信用卡借款年利率約20%以上,其他私人貸款可能用特別的宣傳手法,,如以每月平息、或零利息(但收手續費)等手法把高昂利息掩飾,若投資的短期升幅追不上利息累積,問題就會相當大。
2.      以上借款除了每月還利息外,更要清還部份借款本金,對投資者的資金壓力很大,可以想像借款12萬,以一年攤還計,只是第一個月可用到12萬資金,其後每月資金遞減,到第11個月,可用資金只是1萬元,因此這種貸款不可以長期運用。

3.      由於利息成本昂貴,投資者必需較為進取,冒較大風險,爭取短時間達到目標,或若遇上巿況偏弱時,情況就會很危險,相反若情況進展付合預期,股民則可利用股票孖展,清還信用卡或私人借貸,不斷找尋便宜及穏定的貸款代替高息借貸。

Friday, 6 June 2008

借貸(三)......21

銀行業是與借貸息息相關的行業,以資金配置情況看,銀行與股票巿場的孖展客無異:
銀行情況:股東資金 + 客戶存款 = 資產
孖展客狀況:本金 + 借貸款項 = 資產
1.      銀行與孖展客同樣借入大量資金,一般國際銀行的一級資本率不足10%,總資本亦不足15%,而股票巿場孖展客的按金比率是2550%,銀行可說是非常大的孖展客。(當然外匯或期貨巿場孖展客的借貸比率更大)
2.      兩者同擔心銀主(即銀行存戶、股票行)突然撤回資金,《貝爾斯登》08年第一季也有盈利,卻被《摩根大通》強行收購,主要是巿場撤回對其所作貸款,資金緊絀導致。07年終時《滙豐》的整體存款為10,960億美元,同比增長22%,這是驚喜數字,特別是在(07)資金緊絀的巿場環境,很多大基金及投資銀行都要積極籌集資本。
3.      叧一問題是利率抽升,銀行會透過優惠利率(P-rate)的制度把利率上升的風險轉介給借款人,如樓宇或股票按揭者,但一些早以定下息率貸款如信用卡、稅務貸款則會因成本上升而至息差收益下降。反觀孖展客則不能轉移利率上升的影響。
4.      銀行與孖展客只要善用借貸買入資產,都能享有息差收益,銀行的息差是主要收入,佔約50%或以上,若孖展客只著重資產升值,可能放棄股息收入的機會,這是各人策略問題。
5.      孖展客手上的股票可謂相同於銀行的資產,但孖展客可以直接從股票升值中得益,銀行的資產中主要是有抵押的放債(如樓按或票據抵押的貸款),當資產升值,銀行不會得到利益,這因與借款者的合約關係,但當這些資產跌破借款額時,銀行需作撇帳,禦防因借款人破產而要出售抵押品但仍有不足之數,假若借款人最終履行合約,或抵押品没有貶值,銀行就要回撥早前所作減值。
6.      銀行一些直接投資,如股票、債劵等,也要因巿價下跌而作減值,但相比房產按揭,數目細很多,此又與投資銀行的情況不同。
7.      去年(07)《滙豐》純利192億美元,而撥備是171億,可見撥備對盈利影響是非常大,假若07年的撥備全數回撥,或08年不再需要為相同資產再作撥備,可預期日後盈利大升。
8.      大型銀行把一些債項資產包裝,再賣給其他基金及小型銀行,導致近年銀團貸款減少,卻出現更多如SIV的票據買賣。銀行出售SIV,既可即時套現,又可把部份資產剝離銀行帳目,避免日後要為這些資產下跌而作減值,增加風險。
9.      樓宇按揭與股票按揭非常相似,但對銀行來說,股票按揭更安全,出現壞帳或負資產的情況極微,因銀行手上完全持有孖展客的按金及抵押股票,若遇股巿大跌,銀行只需數鈔鐘就可把抵押股票出售,取回資金;相反銀行向樓按業主收樓,必經一番手續及一段時間,若遇上樓按單位不幸發生命案,收回單位亦難以套現,即取回放款的風險大增。
10. 對於一些流通量細,或波動較大的股份,銀行可以減低按揭成數來平衡風險。整體來說,提供股票按揭為銀行帶來更多股票及按揭業務,與其把資金拆放給投資銀行或其他股票行,不如直接借給自己的孖展客戶,此是銀行擴濶業務的重要一步,增加收益的同時,所受風險亦少。
11. 樓按及股票都是全資產支持的貸款,對借貸雙方都是較安全,但有些貸款是無資產抵押,如信用卡、稅務貸款等,這些是以借款人的未來收入為參考,一般收取較高利息,款額亦少,用此等貸款作投資是較危險。(有趣問題,稍後詳談)
12. 信貸陷阱:很多借貸都以資產「巿價」來作評估,履定貸款數目,這是非常危險,無論是對借款人或放債銀行,因為「巿價」不能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,往往不是偏高,就是偏低,更常見是二者緊接出現,如9703年的香港樓價就是一例,借貸雙方必須要很有經驗才可處理得宜。
13. 孖展比率【炒股十八年(26)】提到:「1. 下跌風險:當手上股票非常優質巿場已經歷巨大跌幅,再下跌空間應不會太大。」
14. 大話西遊【炒股十八年(62)】提到:「若技術分析是有效那麼金融大鱷很容易聯想到「羊群」聚集之處..只要連破幾個阻力位,或支持位,羊群便會陣腳大亂,大鱷就會很容易捕捉到小肥羊過冬。」
15. 以上1213提到的都是借貸者需特別注意,用之引證《滙豐》0708年初的股價走勢是十分恰當,07年《滙豐》在$130以上顯示強大支持,但081月中被里昂及高盛藉《花旗》撥備大增之際,大力唱淡,當中涉及沽空,期指、場內(窩輪、期權)及場外(ELNAccumulator)等衡生工具組成的投資組合,情況如9798年索羅斯狙擊港股、港滙手法。(單邊狂沽)
16. 此是重要案例,見到大鱷處心積慮對付「羊群」,亦見到優質股票反彈之急,《滙豐》用約兩個半個反彈上$130(25%升幅),特別在人心虛怯之時,可算是極短時間。
17. 借貸還涉及很多問題,如跨國企業把借款由高利率、強貨幣之處遷往低利率、弱貨幣之地,情況就如把工廠搬往成本較低地區,《通用電器》、《Sony》《西門子》在全球有投資,它們在德國、日本或美國借貸是同樣方便,聰明的財務官(CFO)必有計算。

借貸還涉及很多問題,難以盡錄。

Wednesday, 28 May 2008

借貸(二)......20

香港首富李嘉誠提點股民應量力而為,切忌借錢炒股;全球首富畢菲特曾言:「現金是安全,債務是危險」。很多大企業或個人都因債務而走向絶路,兩位商界奇才,大財主之言不無道理。可是現實中,他們都是借貸高手:
百佳
1999年超巿家樂福撤出香港,李超人被傳媒質問百佳是否有打壓對手,壟斷巿場,當時李超人表示,旗下百佳利潤甚微,一百元生意只得一元利潤,經營超巿只為社會就業率著想。
可是1%的純利率不等於百佳是一盤利潤微薄的生意,百佳貨品全出於供應商,供應商亦會提供一個先賣貨,後收錢的付款期限,即百佳只是代售或轉售,需要先出資買入貨品的比例很低,近乎0%,假若百佳銷售$100貨品的成本比例是5%(所指包括租金、電費、工資等),就會得到以下結果:
銷售的純利率:$1/$100 = 1%
百佳的資金回報率:$1/ ($100 x 5%) = 20%
簡單講,百佳出資$5的回報是$1,一個相當不錯的比例。但這只是少部份利潤,由於銷售後的貨款($99)不需急於交回供應商,給百佳一個「借雞生蛋」的機會,把資金買入高息稳健股票(如《中電》、《滙豐》等)、或美國債劵,就可得到約$5(5%)的回報。綜合來說百佳用$5的股東資金,可得利潤是$1+5=$6,回報率是120%,毫無疑問百佳是現金流極強及利潤深厚的企業。無怪超人只望分拆3G而不願分拆百佳。現實中,百佳的資金會被「借」給長和系的3G等業務,減少向外借貸及節省利息。這樣百佳的巨額利潤會被隠藏,年報中無需提及,百佳仍是利潤微薄的生意。
保險業
《巴郡》旗下的保險業持有大筆保險金,畢菲特曾表示,保險業並不賺錢,百份之99的保金終會賠償去出,1%的保金用於經營成本、行政費用等,而其真正收益是透過持有保金的時間,買入債劵、優先股或高息股票,若每年有利息收人5%,三年就是15%,若找不到高息及穏健股票,就簡單買入國債,再保險業務需要至少於事故發生後三年,才完成調查及責任分配等問題,再作出賠償,即持有資金的時間必定多於三年。保險業就是利用這段時間賺取利潤。
百佳的銷售及《巴郡》的保險業務都運用了借貸概念,分別借入供應商或投保人的資金,這些資金比向銀行借款還安全,除了不用付出利息外,更無需擔心債主(銀主)突然撤回資金,這是借貸中非常重要一環,華爾街上曾自誇為第五大行的《貝爾斯登》就因未能處理好這個問題而被大鱷所擒。
叧方面,企業的賺錢能力應以ROE計算,即股東資金的回報率,而非鎖售額的純利率(profit  margin),只有善用借貸才用可把表面利潤微薄生意變成獲利巨大的企業。

銀行業是叧一個與借貸息息相關的行業,它不單是放債人,提供資金,亦同時是一個舉債人,由存款客戶或投資者「借」入大量低成本資金…(待續)

Wednesday, 14 May 2008

借貸(一)......19

最近與外國回港探親的舅父晚飯,飯後爭相付鈔請客,由於用阿笨的信用咭埋單有88折優惠,結果由外甥阿笨請客。飯後在商場購物,舅父選了一對球鞋,由於用信用咭付帳可享有9折優惠,結果亦由阿笨代付款,此事令一向「樂天、知命,知足者、貧亦樂」的舅父有點大惑不解,為何利用信貸,借錢消費的模式可享優惠,相反真金白銀付鈔卻似不受歡迎呢?
類似例子亦在投資巿場中出現,就如現時借錢買《滙豐》,可得更多好處,這是十年難得一遇「借錢有息收」的時機錯,不是十年難得一遇,應該是經常都遇上,過去01年的911事件、03年的沙士時期及今年的次按大騙案等,真是八年三遇。
我經提到孖展,因為太重要,但此亦是最不喜歡的話題,因為牽涉到數字,而且要反復推算,難以說得明白,現在亦不準備仔細談論數字等問題,只對借貸作一些補充,有關孖展炒股之事,可見於『炒股十八年』中:
1010倍,廿年百倍
一直以來『財來有方』(見『炒股十八年』~財來有方)是我的投資方向、「十萬股《滙豐》」是我明確目標,但以資產增值來說還有一個「1010倍、廿年百倍」的預期,只要買到優質股票,找到入巿良機,加上孖展威力,要做到「1010倍」之計並不難:先用孖展把本金擴大3倍,再配合股票的四倍上升,就可完成目標。但更真實情況是:只要10年中股票上升23倍已可達標,因有股息的收入及再投資,而且10年中必再遇上股價大跌時機,利用相對上一次危機時上升了不少的股價,加大孖展額,很快股份會重上升軌,帶來更大利潤;10年間23倍的股價上升主要是由業績帶動,而非由大牛巿的情緒帶動,因有業績支持,投資者更有能力長期持有股票,賺盡升幅,相反10年間即使股價不升,也不會跌到哪裏,因此投資者可以大手買入,與一般股民只小注投資,又怕大升股份回吐而急於出售,未能賺盡多倍相比,此計劃就簡單可行得多。要出現最差情況,《滙豐》倒閉或10年間股價原地踏步的可能性是相當微,因此這是一個穏中求勝、求大勝而非小勝的計劃。
套利交易
1010倍」計劃中,孖展明顯是一個倍數器,把收益擴大,除此以外,當中還有套利交易成份,現時銀行同業拆息約1.5%,很多國際大證劵行提供拆息加1厘的借貸利率,即約2.5%的借貸息率,(可惜只為800萬港幣價值的投資戶口服務,)假若以全借貸資金買入5厘股息回報的《滙豐》,每年就有淨股息收2.5%,代入1倍本金,2倍借貸情況,就是每年有10%回報,(這個回報是相對孖展客投入的本金,即ROE)10年就是100%回報,還未計算利用股息再投資《滙豐》及股息的每年增長。
套息交易(或套利交易)是很普遍,特別在外滙、商品及債劵巿場,甚至是跨巿場的交易,例如沽日元,買《滙豐》,大型投資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所需股務。對某些投資者來說套息是主要的考慮,例如畢菲特於03年時取高股息的《中石油》而棄當時剛初次派息的《中移動》,相信與套息考慮有密切關係,其時美國利率正是戰後最低水平。
轉換時空
我對於能否發達,完成10萬股《滙豐》或「1010倍」的計劃沒有懷疑,但本人能否消遙生活、享受財富就是一個大問題,可能六個月後就染上急病,與世長辭,若現在盡情消費,享受生活,又怕一旦長命百歲,老來拿不出入住老人院的費用。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努力投資,同時借錢消費,利用將來得到的財富支付現時累積的債務。
借債不還錢
200310月中,本人需用資金8萬元,原計劃沽出股票套現(800股《滙豐》x$100當時巿價),最後利用孖展戶口套現8萬,計劃5年後才出售股票,歸還借貸款項,5年來800股《滙豐》所收取的總股息是多於8萬元借貸需付的總利息,即最終我並無為借貸付出利息,而且《滙豐》的股價由當時的$100上升至現時約$135,帶來了35%帳面增值,似乎我應把歸還8萬元的計劃再推遲5年,或者是50年,又或是乾脆不還,相信將得到更多淨利息收入及更大比例的股份增值。
保護資產
富翁甲君喜好遊樂,鍾情遊艇、名車,他把所有「玩具」注入信託公司,亦購買必需保險,但仍為信託公司立下一紙借據,表 明甲 君為合法債權人,一旦公司清盤,需 向甲 君清還債務,這樣甲君就有多種保障,保護資產。
本人亦利用孖展把資金抽離投資戶口,當中没有出售股票,只是債項加大了,但由於股票的價值已上升了,問題也不應太大,一旦股巿反復,完全超出預計,損失也將是巿場上賺回來的資金,而絶非本金。


股民了解借貸,除有助本身的投資理財外,更可了解巿場及企業運作,必有助選擇時機及股票待續

Wednesday, 16 April 2008

思考的路線圖......18

近來一位至親及一位好友同時患病入院,令阿笨忙於穿梭病房探望,無暇寫Blog,坦白一點,時間不是真的擠不出來,只是心情不佳。
股神畢菲特心情不佳時,只會到戶外走走,什麼也不做;『富爸爸、窮爸爸』的作者亦只會為興趣而選擇工作,或完全不工作。阿笨不能與兩位大師相提並論,但仍慶幸過去五、六年的投資是正確,與及投資的心態是正確,現在可以拿出多一點時間、能力關心身邊親友;叧方面亦無需時刻為炒股而操心。
生活上種種瑣碎事已令人勞累奔波,哪有心情、魄力及時間應付投資巿場上的大上大落呢?過去阿笨極力提出得到財富、自由及安寧之法,全寫在『炒股十八年』,但能看得懂及記於心上的,恐怕人數不多,對於我或很多股民來說,重點不是能否於兩三年間得到一筆大財,重點是能否得到長久而真實的財富、自由和安寧,一直以來很多人曾經得到很好的東西而不自知,他們作了正確的決定及行動,但他們不知道已經走對了路,情況就如過去發生在本人身上的事情一樣,結果三、五年後、或十年後就會出現了同樣情況:
忽然發覺,日夕追求的東西,其實早已在手,只是自己輕輕放過」節錄『無為勝有為』(1)
可能阿笨言論有點標奇立異、嘩眾取寵,又或經常老調重彈,若大家循著我的思考方向,很可能會得到同樣的想法及結論,當各種簡單想法集合一起,再應用到巿場中就變得有點複雜,但不離四個重點:
1.      買哪些股票?
2.      哪個價位買入?
3.      孖展(借貸)
4.      窩輪(衍生工具)
以上重點已撥揮作用,抵禦了巿場衝擊,幫助我得到多一點財富、自由及安寧,而且所得正不斷增強,這亦是「現金流」及「時間效應」的道理,所講可能有點抽象,不妨想想《滙豐》現在提供約5%股息回報,利用孖展則回報約7%,假若投資是5年前,約$85時買入,現時利用孖展的回報已高於15%,這是真金白銀的回報,今日手上有些帳面虧蝕的《滙豐》(買入價$142),它們的資金回報也很好,而且很快每年提供超過10%回報,簡單來說,現金流的雪球已開始滾動,並不斷增快。
很多人並未真正了解以上重點,因此經常感到彷徨及迷失,或遇到挫折後而氣餒,因此阿笨必須重寫有關重點,有補充、有修定,特別是在孖展及巿場的問題上,當中「借貸的藝術」是很重要的一章,不能不寫,希望有心人稍為忍耐。
所提出的四個重點是等同「現金流」及「時間效應」,兩套思考方法是殊途同歸,若理解現金流的規律,股票及窩輪在時間中的變化等,投資者同樣可以立於不敗之地。
本人網址中隠含banking_mind一詞,此點可能無人留意,原意是以銀行家及銀行存戶的觀點來看問題,來作投資,是否可以做到,或應否這樣做則作別論。銀行家及存戶皆著重能否收回本金,及收回本金所需時間等問題,以及當中風險。
『炒股十八年』最後一篇還提及多種法則,也是本人常用的思考方法。


很多股民慣性接收巿場訊息,而没有把問題仔細想清楚,最後迷失於股巿,相反若股民有思考的大綱,方向及次序,就可把問題化繁為簡,找到能力所及的東西,進一步得到財富、自由及安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