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首富李嘉誠提點股民應量力而為,切忌借錢炒股;全球首富畢菲特曾言:「現金是安全,債務是危險」。很多大企業或個人都因債務而走向絶路,兩位商界奇才,大財主之言不無道理。可是現實中,他們都是借貸高手:
百佳
1999年超巿家樂福撤出香港,李超人被傳媒質問百佳是否有打壓對手,壟斷巿場,當時李超人表示,旗下百佳利潤甚微,一百元生意只得一元利潤,經營超巿只為社會就業率著想。
可是1%的純利率不等於百佳是一盤利潤微薄的生意,百佳貨品全出於供應商,供應商亦會提供一個先賣貨,後收錢的付款期限,即百佳只是代售或轉售,需要先出資買入貨品的比例很低,近乎0%,假若百佳銷售$100貨品的成本比例是5%,(所指包括租金、電費、工資等),就會得到以下結果:
銷售的純利率:$1/$100 = 1%
百佳的資金回報率:$1/ ($100 x 5%) = 20%
簡單講,百佳出資$5的回報是$1,一個相當不錯的比例。但這只是少部份利潤,由於銷售後的貨款($99)不需急於交回供應商,給百佳一個「借雞生蛋」的機會,把資金買入高息稳健股票(如《中電》、《滙豐》等)、或美國債劵,就可得到約$5(5%)的回報。綜合來說百佳用$5的股東資金,可得利潤是$1+5=$6,回報率是120%,毫無疑問百佳是現金流極強及利潤深厚的企業。無怪超人只望分拆3G而不願分拆百佳。現實中,百佳的資金會被「借」給長和系的3G等業務,減少向外借貸及節省利息。這樣百佳的巨額利潤會被隠藏,年報中無需提及,百佳仍是利潤微薄的生意。
保險業
《巴郡》旗下的保險業持有大筆保險金,畢菲特曾表示,保險業並不賺錢,百份之99的保金終會賠償去出,1%的保金用於經營成本、行政費用等,而其真正收益是透過持有保金的時間,買入債劵、優先股或高息股票,若每年有利息收人5%,三年就是15%,若找不到高息及穏健股票,就簡單買入國債,再保險業務需要至少於事故發生後三年,才完成調查及責任分配等問題,再作出賠償,即持有資金的時間必定多於三年。保險業就是利用這段時間賺取利潤。
百佳的銷售及《巴郡》的保險業務都運用了借貸概念,分別借入供應商或投保人的資金,這些資金比向銀行借款還安全,除了不用付出利息外,更無需擔心債主(銀主)突然撤回資金,這是借貸中非常重要一環,華爾街上曾自誇為第五大行的《貝爾斯登》就因未能處理好這個問題而被大鱷所擒。
叧方面,企業的賺錢能力應以ROE計算,即股東資金的回報率,而非鎖售額的純利率(profit
margin),只有善用借貸才用可把表面利潤微薄生意變成獲利巨大的企業。
銀行業是叧一個與借貸息息相關的行業,它不單是放債人,提供資金,亦同時是一個舉債人,由存款客戶或投資者「借」入大量低成本資金…(待續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